1950年代香港人 两毫三毫四毫的娱乐

欧陆注册登录 14 5

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欧陆欧陆平台登录香港,娱乐方式较为匮乏,即便是现今每家必有的电视,也要到70年代初才开始普及。因此书籍就成了大众消遣娱乐的主要来源。于是催生了一系列通俗小说的出版。

这些书通常薄薄一册,十来页,或者八开或十六开,由于售价便宜,均以港币三角出售,所以统称这些系列小说为三毫子小说(粤语中三毫即三角)。五十年代,白粥一碗只需五仙,几碗白粥的价格足以购买一本价格为三毫子的言情小说。最早的一本是虹霓出版社在德辅道中26号四楼推出的《小说报》。

1950年代香港人 两毫三毫四毫的娱乐-第1张图片-欧陆平台

《小说报》的尺寸为八开本(26cm X 37.5cm),1956年10月15日出版,每份售价港币三角。封面上标榜“一份报纸的价格‧一本名作家的小说”。这些三毫子小说的篇幅在四万字至六万字之间,带有彩色印刷的封面和内页插图,内容主要围绕爱情,同时也涵盖了奇情和社会风貌等方面,对一般市民来说是一种廉价的娱乐产品。

由于《小说报》广受欢迎,因此轩尼诗道125号的两毫书店也开始出版两毫子小说,与之展开竞争。目前,香港文学书籍收藏市场上三毫子小说和四毫子小说更为常见,而两毫子小说的出现相对较少。

1950年代香港人 两毫三毫四毫的娱乐-第2张图片-欧陆平台

进入1960年代,作为龙头老大的“环球小说丛书”在出版该系列最后一期《一束金发》之后,将开本从十六开换成三十二开,并改名为“环球文库”,售价也从原来的三角改成四角,于是三毫子小说涨价演变为四毫子小说。

展开全文

1950年代香港人 两毫三毫四毫的娱乐-第3张图片-欧陆平台

紧随环球出版社之后,远东图书杂志出版社、吴兴记书报社、明明出版社以及香港鹤鸣书业公司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名为远东文库、新潮文库、星期小说文库和新文艺文库等的四毫子小说,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,争相在精神食粮市场上竞逐。

1950年代香港人 两毫三毫四毫的娱乐-第4张图片-欧陆平台

这些系列小说,作为当年的娱乐读物,读者一般不会特别保存,传阅翻烂则丢弃,直到近年来开始被学者所重视,探讨其中冷战时代美国援助与这些小说的关系。

在1963年创作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《酒徒》的刘以鬯在该小说中这样评价「四毫子小说」︰

目前,四毫小说的产量已达到每天一本,除了那些盗印别人著作的,多数连文字都不通,更谈不上技巧与手法。这种四毫小说,犹如稻田里的害虫一般,将使正常的禾苗无法成长。如果我欧陆平台们能够在这个时候出版一本健康的、新锐的、富有朝气的文学杂志,虽不能像DDT般将所有害虫全部杀死;最低限度,也好保护幼苗逐渐茁强。……

将四毫小说改编成电影,说明制片家袛想争取低级趣味的观众。制片家仍以赚钱为最高目标,哪里谈得上提高水准?……香港就是这样一个地方,四毫小说的作者可以天天吃牛柳,严肃的文艺工作者却连牛柳的香味也不容易嗅到。

刘以鬯的评论反映了一些事实:一般而言,每本四毫子小说大约有50页、四万字,而作者的稿酬可达300至400港元。事实上,刘以鬯这位以写严肃文学而闻名的作家也曾撰写过三毫子小说。

1950年代香港人 两毫三毫四毫的娱乐-第5张图片-欧陆平台

而后来担任《明报》总编辑的张续良也曾创作过四毫子小说,其中包括《夜劫》。在《夜劫》的封底介绍中,1964年的张续良被描述为“本港顶尖的记者之一,工作多年,熟悉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性格,经常涉足法庭。他的侦探小说情节曲折,布局精密,一气呵成,具有独特魅力,在文坛早已声名远扬。”因此,无论是为了谋生还是为了追求文学艺术,香港的文化人都有可能涉足撰写三毫子小说或四毫子小说。

1950年代香港人 两毫三毫四毫的娱乐-第6张图片-欧陆平台

许多人认为三毫子小说很庸俗,但实际上,这类小说最初就是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设计的文学题材,许多三毫子小说后来甚至被改编成电影,广受欢迎。对于制片商来说,他们无需费心研究大众喜好,只需直接选择畅销小说进行改编,即可推向大银幕。而对于出版商和作家而言,小说被搬上银幕不仅能增加额外的剧本收入,还能提高小说作品的知名度,绝对是一桩稳赚不赔的生意。

这种出版与电影、媒体之间的互动一直是香港文化的特色,作家和作品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巧妙往来,相辅相成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。

欢迎全网关注:爽爽的南洋

标签: 港人 年代 娱乐 1950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